《龕山凱歌·旗裹金瘡碎朔風》作者為明朝詩人徐渭。其古詩全文如下:
旗裹金瘡碎朔風,軍中吮卒有吳公。
更教廝養眠營灶,自向霜糟喂鐵驄。
【前言】
《龕山凱歌五首》是明代文學家、藝術家徐渭的組詩作品。這組詩敘寫了明軍與倭寇交戰的場面及獲勝的經過,反映了戰斗的殘酷與激烈,謳歌了明軍將士所向披靡的威武雄姿和保家衛國的英勇精神,抒發了作者的愛國主義情感。全詩描寫生動傳神,格調激昂雄壯。
【注釋】
⑺吳公:用戰國時期軍事家吳起的典故。《史記·孫子吳起列傳》:“起之為將,與士卒最下者同衣食。臥不設席,行不騎乘,親裹贏糧,與士卒分勞苦。卒有病疽者,起為吮之。卒母聞而哭之。人曰:‘子卒也,而將,軍自吮其疽,何哭為?’母曰:‘非然也。往年吳公吮其父,其父戰不旋踵,遂死于敵。吳公今又吮其子,妾不知其死所矣。是以哭之。’”
【翻譯】
北風吹,金瘡裂,扯下軍旗包扎,在軍中,唯吳公,肯為士卒吮毒。讓小兵,睡伙房,得到安眠休息,冒嚴寒,到槽頭,親自喂養馬匹。
【賞析】
最后一首以吳起吮疽的典故來寫吳成器的愛護士卒。《史記·孫子吳起列傳》記載,吳起做將軍時,和最下層的士卒同衣同食。行軍時,親自背干糧走路;士卒有病的,親自為病者調藥;有長瘡的,親自用嘴吸其膿血。可謂愛兵如子。吳成器是此次龕山大捷的重要指揮員,士卒的英勇反映了將軍的治軍有方。這也說明了此次大捷是官兵團結一心的結果,贊揚了明軍官兵同心協力、一致對外的愛國主義精神。
相關閱讀
1 途中見杏花閱讀答案-吳融,一枝紅杏出墻頭,墻外行人正獨愁
途中見杏花 吳融① 一枝紅杏出墻頭,墻外行人正獨愁。 長得看來猶有恨,可堪逢處更難留! 林空色暝鶯先到,春淺香寒蝶未游。 更憶帝鄉千萬樹,澹煙籠日暗神州。 【注】①吳融: 【查看全文】
2 晚雞·黯黯嚴城罷鼓鼙原文_晚雞·黯黯嚴城罷鼓鼙翻譯賞析_作者崔護《晚雞黯黯嚴城罷鼓鼙》作者是唐朝文學家崔護。其詩文如下: 黯黯嚴城罷鼓鼙,數聲相續出寒棲。 不嫌驚破紗窗夢,卻恐為妖半夜啼。 【賞析】 詩中描寫的情景應發生在長安城南, 【查看全文】
3 燕公為漢將翻譯賞析_燕公為漢將原文_作者胡皓燕公為漢將,武德奉文思。利用經戎莽,英圖葉圣詒。 塞沙制長策,窮石卷搖旗。萬里要相賀,三邊又在茲。 棱威方逐逐,談笑坐怡怡。寵餞紛郊道,充廚竭御司。 嘗醪企行邁,聽樂 【查看全文】
4 玉漏遲·亂離詞客少翻譯賞析_玉漏遲·亂離詞客少原文_作者張爾田《玉漏遲亂離詞客少》作者為宋朝詩人張爾田。其古詩全文如下: 亂離詞客少!錦鯨仙去,鶴歸華表。把酒生平,都是舊時言笑。零落霜腴潤墨,流怨入江南哀調。春恨渺,十年心事, 【查看全文】
5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閱讀答案-李白,犬吠水聲中,桃花帶露濃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白 犬吠水聲中,桃花帶露濃。 樹深時見鹿,溪午不聞鐘。 野竹分青靄,飛泉掛碧峰。 無人知所去,愁倚兩三松。 14.下列對本詩的理解和分析,不正確的一項是( 【查看全文】
6 南鄉子·睡起繞回塘翻譯賞析_南鄉子·睡起繞回塘原文_作者李之儀《南鄉子睡起繞回塘》作者為宋朝詩人李之儀。其古詩全文如下: 睡起繞回塘。不見銜泥燕子忙。前日花梢都綠遍,西墻。猶有輕風遞暗香。 步懶恰尋床。臥看游絲到地長。自恨無聊 【查看全文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