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幾在長安多次升遷為左史,兼撰寫國史。升為鳳閣舍人,依舊著史。景龍初年(707),再轉為太子中允,仍然著國史。當時侍中韋巨源和紀處訥、中書令楊再思、兵部尚書宗楚客、中書侍郎蕭至忠一起監修國史,知幾認為監修的人太多,實在是撰史的弊病,肖至忠又曾經指責知幾著述沒有一定的標準,知幾于是上書給至忠,請求罷免史任。
至忠憐惜知幾的才學,不同意解除史任。宗楚客嫉妒知幾的正直,對各位史官說“:此人著書如此這般,想置我于何地?”
當時知幾又著《史通子》二十卷,充分闡述史策的體裁。太子右庶子徐堅非常看重這本書,曾經說:“任史職的人,應該將此書放置座右?!敝獛鬃载撌凡?,常常慨嘆時代無知己,于是將國史委托給著作郎吳兢,自己另外撰寫《劉氏家史》十五卷、《譜考》三卷。推究漢氏為陸終的后代,不是堯的后代。彭城、叢亭里諸劉,是宣帝的兒子楚孝王器的曾孫司徒居巢侯劉愷的后代,不是接續楚元王交。都考察明白,糾正了前代的錯誤,雖然被一般人所譏諷,但學者佩服他的博學。起初,知幾經常說如果得以受封,一定用居巢作為名字,用來接續司徒家族;后來因修《則天實錄》有功,果然被封為居巢縣子。又鄉人因為知幾兄弟六人考取進士,文章學問著名,改他們所在的鄉里名為高陽鄉居巢里。
景云中(709),知幾多次升太子左庶子,兼崇文館學士,仍舊修國史,加封銀青光祿大夫。當時玄宗在東宮,知幾因姓名音讀類似皇上的名字,于是改名為子玄。第二年,皇太子準備親自定位于國學,有司起草禮節記載,使隨從臣子都乘馬著衣戴帽,子玄進言(略)。
皇太子手令付外公開執行,仍然編入命令,定為常規。
開元初年(713),子玄升為左散騎常侍,修史依舊。九年(721),長子貺為太樂令,觸犯刑律被發配流放。子玄命令主持政事者訴說道理,皇上知道了非常生氣,于是降子玄為安州都督。子玄主管國史,前前后后二十多年,撰述很多,頗為當時人所稱道。禮部尚書鄭惟忠曾經問子玄“:自古以來,文士多而史才少,為什么?”子玄回答說“:史才必須具備三個長處,世上沒有這樣的人,所以史才少。三個長處:稱之為才、學、識。有學而無才,也就如有良田萬頃,黃金滿鬭,卻讓愚蠢的人經營,最終不能成為經商的人。如果有才而無學,就好比想著木料石頭,像公輸一樣能干,但家中沒有木便木冉斧斤,最終不能成為建造宮室的人。史才還要應是正直,善惡都寫,使驕主賊臣,因此知道害怕,這就如虎添翼,善無可加,所向無敵了。如果沒有這些才能,不能擔任史任。自古以來,能符合這些條件的人很少見?!碑敃r人們認為這是聰明之言。子玄到安州,沒有幾年就去世了,享年六十一歲。子玄自小到老,著述作文從不倦怠,朝拜皇上時有論著,一定被授官職。子玄準備撰寫《三教珠莫》、《文館詞林》、《姓族系錄》,闡述《孝經》不是鄭玄注釋、《老子》不是河上公注釋,撰寫《唐書實錄》,有文集三十卷。數年后,玄宗下令河南府有學識者寫《史通》進獻,玄宗讀了認為子玄的著述很好,追封子玄為汲郡太守,后又追封工部尚書,謚號文。
相關閱讀
1 趙綽,河東人也,性直剛毅閱讀答案與翻譯-《隋書·趙綽傳》
趙綽,河東人也,性直剛毅。在周,初為天官府史,以恭謹恪勤,擢授夏官府下士。 高祖受禪,授大理丞,處法平允,考績連最,轉大理正。尋遷尚書都官侍郎,未幾轉刑部侍郎。治梁 【查看全文】
2 劉盆子者,太山式人閱讀答案與翻譯-《后漢書·劉玄劉盆子列》劉盆子者,太山式人,城陽景王章之后也。祖父憲,元帝時封為式侯,父萌嗣。王莽篡位,國除,因為式人焉。 天鳳年,瑯邪人樊崇起兵于莒。時寇賊蜂起,眾盜以崇勇猛,皆附之,一 【查看全文】
3 后妃傳翻譯賞析_后妃傳原文全詩的意思(卞皇后、甄皇后、郭皇后) 后妃傳,《易經》中說:男正位乎外,女正位乎內;男女正,天地之大義也。綜觀古代賢明的帝王人主,無不明確地制定其后妃制度和禮儀,以順應世間之 【查看全文】
4 鄭鮮之傳翻譯賞析_鄭鮮之傳原文全詩的意思鄭鮮之字道子,滎陽開封人,是魏朝的將作大匠鄭渾的玄孫。祖父鄭襲,是大司農,曾經做過江乘縣令,所以就住在了境內。父親鄭遵,是尚書郎。 鄭鮮之閉門讀書,杜絕與人交往。起 【查看全文】
5 馮文通傳翻譯賞析_馮文通傳原文全詩的意思馮文通,是馮跋最小的弟弟。他的本名犯了顯祖的廟諱。高云僭立為帝的時候,授任他為征東大將軍,兼任中領軍,封為汲郡公。馮跋在高云死后即帝位,授予馮文通尚書左仆射之職, 【查看全文】
6 蓋苗傳原文_蓋苗傳翻譯賞析蓋苗字耘夫,大名元城人,幼年聰明,思維敏捷好學,善于記誦,二十歲游學四方,學業大有長進。 延五年(1318)授濟寧路單州判官。州獄中囚徒太多,苗請求審理處決,知州認為囚犯人 【查看全文】